2025-07-27 22:31:24

每天认识一种鱼(344)丨鲽:得成比目何辞死!

鲽,繁体字:鲽 。也是鱼类的一种,硬骨鱼纲鲽科鱼类的统称,比目鱼的一类。体长椭圆形,卵圆形或菱形,侧扁,尾柄短而高。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位于头的右侧,最大体长约3M。有眼侧暗褐色,无眼侧白色。

种类繁多,主产于温带及寒带,中国沿海均产,北方较多。常见有木叶鲽、星鲽和高眼鲽等,为经济鱼类。

圆斑星鲽,顶级寿司料,以2-3公斤大小的星鲽为上。

真子鲽,身长50厘米左右,外貌特征是双目之间无鳞。真子鲽的时令在关西是夏季,而在关东则是秋冬,被称为“霜月鲽”。

鲽 dié,形声。字从鱼,从枼(yè),枼亦声。“枼”意为“薄片”。“鱼”和“枼”联合起来表示“一种身体形状像薄片的鱼”。本义:身体形状扁平像薄片的鱼。

现代鱼类学将比目鱼类都归在鲽形目中,目前全世界已知约有600种,主要分为鲆、鲽和鳎三大类。鲆与鲽种属不同,所谓“左鲆右鲽,形影不离”只是一种美丽的想象,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奇怪的是,潮汕人似乎早就认识了比目鱼类的这些差异,而将鲆称为“左口”,将鲽称为“铁鱼”,又将鳎称为“龙舌”,在食用上更是区别对待。

展开全文

图片:img01.vietnhat.tv

199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在长篇小说《鲽鱼》中,写了一条学识渊博,能说话的古怪鲽鱼。虽然书中说这条鲽鱼是渔夫艾德克在史前就捕获到的,但实际上欧洲人直到1553年才有关于鲽鱼的记载。相反中国人很早就已知道了鲽鱼,因见其眼睛仅生于一侧,古人猜想必须两尾鱼比肩配合各看一侧方能游行,故称其为比目鱼,《尔雅·释地》就这样说:“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

“鲽”字,是比目鱼的古称,中国文献很早就有比目鱼的记录,春秋时代管仲所作的《管子》一书中便有记载,说古之王者将行“封禅”(祭告天地的大典)之时,东海有人进贡比目鱼。

鲆、鲽、舌鳎和鳎,这回能分清了吗?

我们现在都知道比目鱼是潜卧于海底的一种鱼类,两眼生于身体的同一侧,日本料理中也有比目鱼寿司。 但比目鱼却与男女感情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中国《尔雅》这部最早的字典中解释“鲽”字,说它是“不比不行”的一种鱼,一定要两条鱼紧贴着对方才行动,因此用以形容男女的相依相偎之态,引申为感情的亲密。

这之后,比目鱼与鸳鸯鸟、连理枝和并蒂莲一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常被用来比拟男女之间相亲相爱的事物。唐代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就有“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诗句,以比目鱼来形容夫妻恩爱,同生共死。古人还认为比目鱼也是分雌雄的,眼睛长在左侧的属雌叫鲆,长在右侧的属雄叫鲽。

鲆和鲽刺身的切法多用斜切法,鱼片的厚度也与鱼肉的状态相关。比如,如果是死后不久的鱼,鱼肉弹性更强,会切得更薄;而放置时间稍长一点的鱼会切得偏厚些。同时,这也与厨师对食材的理解有关。

青空寿司的星鲽刺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召唤戒指制作思路这个赛季因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