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12:11:40

读图技巧:如何看地形图微专题:区域定位

3.地形部位

【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

(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

②数值表示

(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迎风坡凸而平缓 ,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

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

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

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

(1)陡崖最大海拔(H):H≤H

(2)陡崖最小海拔(H) :H

(3)陡崖的相对高度(H):(n-1)d≤H<(n+1)d

6.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即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具体如图所示:

(1)“小于小的”:0米

(2)“大于大的”:300米>B>200米。

7.判断坡度大小的方法

(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大,即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小,即坡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 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比例尺相同,数值单位: m)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 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8.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运用

(1)选“点”设计:

①水库的坝址:

a: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为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地势落差大。

b: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②港口的选址: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③宿营地的选址

a: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

b: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

c: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④疗养院的选址: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地方。

⑤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与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等等。

⑥气象站应建在地势较高、地形开阔的地方。

(2)选“线”设计

①如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其基本要求是:

a: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考虑路线短、坡度平缓、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下图中公路选线为①)

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路的选“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同时自流比较适宜等。(下图中选择④线)

③输油、输气线路选址: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包括城市规划、居民区、农业、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

①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②居民区应考虑: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地向阳地带; 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四.地形剖面图

1.画法

(1)确定剖面的方向,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并交于相应的海拔高度线上。

(4)用平滑曲线把垂线与海拔高度线的交点相连,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注意: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也可以在相同点的中间取一个点,找出的范围,然后引垂线,止于对应的海拔范围)

2.各种地形的剖面示意图

(1)山峰

(2)洼地

(3)山脊

(4)山谷

(5)鞍部

(6)峡谷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4.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地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①“凹形坡”与“凸形坡”对通视的影响。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见下图。

②有时仅看两地的“凹凸坡”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这种情况下,“凹形坡”也不能通视,如下图中A地不能看到B地。

(2)判定河流流向: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上游横剖面图上河谷呈“V”形;下游堆积作用明显,横剖面图上河谷呈“U”形。由此可判定河流上下游关系及河流流向。

五.分层设色地形图

1.颜色: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

2.间距:分层设色地形图不用遵守“等距”原理,两条线之间的间隔可以是不同的,而黑白的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都需要是“等距”的,相邻的两条线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的。

3.意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范围,可以查看图上所附的等高线分层设色表。

区域图是某个特定区域内多种地理要素的载体,也是地理试题的重要信息载体,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高考常将区域图与文字材料或表格相结合,以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为主旨,以“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为思维主线,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对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发展与区际联系等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等。

一、区域空间定位

(一)根据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

1.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赤道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20°E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0°经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30°E,30°N)。(见图a)

2.欧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60°E经过乌拉尔山脉,南欧三大半岛分别经过0°经线、10°E和20°E,40°N经过地中海,北极圈经过欧洲北部。(见图b)

3.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记住7—8—9,即70°E、80°E、90°E,纬线记住1—2—3,即10°N、20°N、30°N。(见图c)

4.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范围:60°W~120°W,纬线:30°N经过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北部海岸线,50°N大致经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见图d)

5.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范围:40°W~80°W,纬线: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见图e)6.澳大利亚的控制性经纬线经度范围:120°E~150°E,纬线:23°26′S经过澳大利亚中部。(见图f)

7.中国的控制性经纬线

我国位于73°E~135°E之间;100°E(经过青海湖、横断山区)、110°E(经过包头、巫山、海口)、30°N(经过拉萨、成都、重庆、武汉、杭州等城市附近)、40°N(经过北京)。杭州位于120°E经线和30°N纬线的交点附近,海口位于110°E经线和20°N纬线的交点附近。

(二)根据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

1.根据地理事物相对位置定位

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1)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要充分利用“控制点”进行相对位置的判断,如下图:

(2)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分布,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空间记忆重要海峡、海域、半岛与岛屿。

2.根据海陆位置定位

地球上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有些位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些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下图)

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太平洋北部东岸,北美洲西南沿海地区。

(三)根据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1.据轮廓特征进行定位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首先要熟悉各种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熟悉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

第三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对著名的湖泊(北美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更要特别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

下列图示为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海峡、运河、河流及湖泊轮廓示意图。

(1)世界主要海峡

(2)世界主要运河

2.利用地理景观、地理特征定位

(1)利用特殊景观定位

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自然景观中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南极洲的企鹅等;人文景观中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北京的天安门、故宫,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2)利用地理特征定位

①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特征(气温特点、降水特征),自然带类型(动物特点、植物特点),土壤特征(酸性、碱性、黄土、黑土、沙质土),湖泊特征(咸水湖、构造湖、冰川湖),地貌特征(喀斯特、风蚀蘑菇、沙丘、冲积扇),太阳高度(太阳方位、物影朝向、太阳运动轨迹),河流特点(两岸坡度陡缓、河床形状、流量大小)等。

②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种、民族、宗教信仰、建筑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风俗习惯等。

3.依据图例、注记定位

该方法常常作为一种辅助定位的方法,但有时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如出现“珠穆朗玛峰”,则可确定该区域是青藏高原;如出现“西安”城市,则可确定该地形区是渭河平原等。

二、区域图的判读

在高考中区域图的考查属重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区域图类型:常见的区域地图有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各要素综合或某些要素综合图)、区域专题地图(区域地形图、区域水系图、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等。

2.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

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定位,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先读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例如:2017·高考全国卷Ⅱ·4~5题,图名为:芬兰伊瓦洛位置图,由图可看出伊瓦洛位于约68.5°N,纬度高。

(2)细辨图例。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地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例如:2017·高考全国卷Ⅰ·36题,看图例的类型及分布状况,即可回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例如: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分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

例如:2017·高考全国卷Ⅱ·1~3题,据长江地理界线考查长江南北自然与经济特征差异分析。

(4)抓住位置或轮廓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例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六边形”,意大利、新西兰的轮廓貌似“靴子”,智利的轮廓形似“长剑”。

例如2016·高考上海卷·43~46题,根据图中事物呈“高跟靴子”形,直接确定为意大利。

(5)跟踪空间轨迹。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顺序去阅读。

例如:2016·高考全国卷Ⅰ·42题,根据图中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等可判定莫干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6)注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地图册和教材中的地理概况图有的就有主图和辅图两部分,阅读时就要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

例如:2016·高考全国卷Ⅰ·36题,辅图是对主图的补充和解释,通过辅图可知箭头所指区域为横县区域图,河流众多,自北向南流。

分析区域地图特征的一般步骤

经典习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以山地针叶林为主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③地相比,①地气温的特征是( )

A.冬季温度高 B.夏季气温低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小

3.③④两地降水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飓风频繁过境

B.空气对流旺盛

C.夏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D.深受西风带的影响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莱索托是被南非环抱的一个小国,75%的国土是山地,年降水量700~1000 mm,经济基础薄弱,很多地方人迹罕至,缺乏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南非约有5602万人口,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64 mm,水资源极为短缺。豪登省是南非面积最小但人口最稠密的省,是南非的经济中心,水资源需求量很大,首府是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由莱索托和南非共同兴建的莱索托高原调水工程将从奥兰治河上游引水到瓦尔河,以满足豪登省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同时使莱索托实现电力自给。工程于1990年开工,计划分期兴建6座大坝、2座水电站、200千米的大型穿山隧道,到2020年全部工程建成时,莱索托每年从南非获得约三千万美元的售水收入。

(1)说出莱索托降水较多的原因。(6分)

(2)简析该调水工程得以建设的地理背景。(8分)

(3)推测该调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4分)

(4)简述该调水工程建成后对莱索托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B 2.C 3.D

4.(1)东距印度洋较近,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显著;沿岸暖流具有增湿作用;海拔较高,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后,水汽易凝云致雨。

(2)莱索托境内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但国内水资源需求较少,有富余水资源;莱索托缺乏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豪登省人口集中、城市众多,生活需水量大;豪登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矿产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却严重缺乏,制约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

(3)沿线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沿线地区人迹罕至,本地劳动力短缺;沿线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工程机械、人员、物资等的运输。

(4)完善国内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美国西部地区,从落基山脉的较高纬度地带南下直到35°N左右,断断续续形成南北走向的山地针叶林带。因此,②地以山地针叶林为主。①地位于美国大陆中部,位于温带荒漠带。③④两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2题,由图可知,③地位于沿海地区,受西风影响较大,冬季温度高,气温年较差小。而①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受西风影响较小,冬季温度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大。①地位于温带荒漠带,气温日较差大。

第3题,③④两地降水都受西风带的影响。

4.第(1)题,图示该地距离印度洋较近,受海上吹来的东南信风影响强;且海拔高,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而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第(2)题,由“年降水量……,经济基础薄弱”,可知该地水资源丰富但需求少;而南非水资源紧张。第(3)题,图示调水沿线位于河流上游,该地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利于施工。第(4)题,由“缺乏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同时使莱索托实现电力自给”,以及“获得约三千万美元的售水收入”,可分析带来的积极影响。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6世界杯决赛场地草皮遭各队批评,问题频出引发担忧
四分钟煎好一块鲜嫩多汁的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