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5 14:35:13

科普:成都上空现粉红色天空,揭秘这一自然奇观的成因

科普:成都上空现粉红色天空,揭秘这一自然奇观的成因引用网易1.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50FKL90514CLPV.html

2024年2月29日早晨,成都上空出现了一幕绝美景象:天空被染成了粉红色,仿佛一幅精美的水彩画。这一自然奇观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这种粉红色天空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呢?

摄影 覃班长

摄影 顺光蓝

摄影 小聚

摄影 小聚

摄影 古陶

摄影 古陶

这种粉红色天空的成因其实是一种因为云层增厚,阳光折射呈现的景象。阳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占比分别是5%、43%、52%。可见光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波长由大到小。在早上或者傍晚,太阳光的角度比较低,由于空气当中的水分会吸收波长较短的光,例如蓝色、紫色,只留下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和橙色光通过大气传播,折射大气后云层就会呈现出这种粉色。

天空颜色的变化与两个物理原理有很大关系,即:瑞利散射和米散射。

瑞利散射,又称为“分子散射”,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于1900年发现的。粒子尺度远远小于入射光波长,各方向上的散射光强度不一样。

米散射,又称“粗粒散射”“大颗粒散射”,由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米于1908年首先提出。粒子尺度接近或者大于入射光波长时,散射的光强在各方向不对称,大部分入射光线沿着前进方向进行散射。

由此可知,两种散射所面对的粒子大小不一样,瑞利散射是分子级别,而米散射则是“粗粒”“大颗粒”。

当太阳光进入大气之后,遇到云,云中有水滴、气溶胶等“大颗粒”,就会发生米散射,太阳光谱中波长较短的绿、蓝、紫等颜色的光最容易被“大颗粒”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较强,就会在云中散射。同时,由于云层当中水滴、雨滴的直径不同,所以霞光会呈现红色、橙色、橙红色、黄色、粉色等多种颜色。

本文资料来源:成都发布、科普中国、科普长沙

vivo/iQOO 手机快充技术介绍
人民的名义李达康与欧阳菁离婚成为热点,可生活中是模范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