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交通“当”导游,成都AI与机器人企业加速应用场景探索
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由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领衔。此前已经发布过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贡嘎二号双足人形机器人“鸿鹄”、“灵鸮”机器人双足版、“灵鸮”机器人轮足版、贡嘎一号轮臂式人形机器人迭代版、双足人形机器人“灵蛟龙”等产品。
此外,成都锦发边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2台机器狗,今天也在红星路正式上线,配合锦江公安进行治安巡逻。机器狗可以自主导航、自主避障,目前已完成街面巡逻6个主要模型开发,给后台指挥系统提供街面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该公司是锦江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的高科技企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专注于边缘计算软硬协同、智能集群控制等核心技术,已面向国防、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推出多款原型产品。
场景二:校园
今天在泡桐树小学,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发的轮式双足具身智能机器人,扮作“哪吒”模样,在校园门口迎接学生,播报安全知识,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和追捧。
同时出现在泡桐树小学的,还有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机器狗。据媒体报道,该产品加载了鼎桥自研的机器人大脑软硬件设备,能够理解人的语音语义,可脱离遥控板自主完成规划和相关任务。同时,它还加载了超宽带基站,具有定位和跟随功能,可以跟随人员进行相关行动。
场景三:文旅
在武侯祠,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发的RS-18综合智能服务机器人能提供智能导览服务。
由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翻译眼镜可为中外游客提供即时翻译服务。游客戴上眼镜后,该设备可以提供40多种语言和上百种方言的即时翻译,把翻译内容呈现在眼镜镜片上。
由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息投影数字人可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通过全息舱展示呈现,该设备可以实现语音交互、即时设计游览路线。
在锦里大戏台,由成都星蓝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全息智能炫屏联屏,可以为游客提供娱乐服务。
未来成都将打造至少70个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长期以来,成都在机器人行业里积累发展了一批优秀企业,机器人产品形态百花齐放。
在工业领域,卡诺普是国内少数拥有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已建成西南地区超3万平米的“国产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基地”。
在物流领域,越凡创新在2018年推出自主研发的智能零售服务机器人FANBOT小贩,2021年推出楼宇配送服务机器人“享递”,2024年发布室内一体配送机器人“越凡路宝”,产品和服务覆盖楼宇内、室内外一体化及园区级配送需求,致力于构建城市内部全无人化物流配送网络。
在健康领域,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去年10月成功实施全球第一例国产“经口手术机器人”声门区肿瘤切除术,推动了国产机器人在头颈外科的进步与发展,更开创头颈肿瘤早期微创治疗的全新手段。
在安防领域,具身科技打造的“灵瞳”四足机器人,去年就开始在宽窄巷子等景区用于夜间巡逻,并计划在教育、电力巡检、消防等领域加强应用。
可预见的是,更多应用场景的开放已在路上。
据了解,成都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班,按照场景赋能、专班推进的思路,通过场景化落地,帮助“成都造”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步打开商用大门。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装备制造产业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未来,成都将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文旅、商务、展会、农业、教育、城管、应急、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通过行业需求、企业供给“双向奔赴”,打造至少70个典型应用场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